狍子是2级保护动物的。关于狍子是几级保护动物以及狍子是几级保护动物判几年,狍子是几级保护动物扑杀违法,东北狍子是几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狍子是几级保护动物,野猪是几级保护动物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狍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是2的。
狍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学名矮鹿。
由于其经济价值较高,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狍子别称:倭鹿、东方狍、西伯利亚狍,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
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
狍子: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
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
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
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生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发情期。
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
狍通常是双胞胎。
栖息环境
狍子多栖息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狍性情胆小,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
中国东北三省广布它们的踪迹。
生活习性
狍子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一般由母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晨昏活动,以草、蕈、浆果为食,雄狍仲夏才入群。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狍子选择了向南发展的路线。
如今狍子是欧亚大陆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中型鹿;得益于对山地环境的适应,它们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生存适应性。
在中国,狍子广布于中部、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
中国多山,狍子一路沿着山地繁衍生息,从东三省开始,沿着大小兴安岭它们一路向南,从北京的燕山进入太行,穿过河北和山西,到达中部的秦岭-大巴山系,随后在横断山系进入了毛冠鹿、水鹿等南方鹿种的范围,最后它们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到达缅甸北部——这也是狍子分布的最南端了。
而在北部它们的分布更为广泛,它们沿着乌拉尔山脉跨越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并在新疆地区进入中国,分布于北疆区域。
但狍子并没有登上青藏高原,它们仅仅到达了高原的边缘,在若尔盖草原山地海拔约3000-4000米的地带还能看到狍子的踪迹。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是一些数量较少或已濒临灭绝的动物,共分为三个级别。
没有特级保护动物,只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
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且造成这些动物灭绝的各种因素正在迅速增加。
目前世界上有11000种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植物,其中1000种是哺乳动物,这几乎占整个世界哺乳动物种类总量的25%。
此外,还有八分之一的鸟类面临灭绝,剩下的就是5000多种濒危植物了。
狍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狍子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狍子又称矮鹿、野羊,草食动物,数量稀少,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三有动物。
狍子简介
狍是一种中小型鹿类,体长0.95-1.35米,肩高0.67-0.78米,尾长仅2-3厘米,体重15-30千克;角短,长仅23厘米左右,角干直,基部粗糙有皱纹,分枝不多于3杈;雄性略大。
鼻吻裸出无毛,眼大,有眶下腺,耳短宽而圆,内外均被毛。
颈和四肢都较长,后肢略长于前肢,蹄狭长,有敖腺,尾很短,隐于体毛内。
雄性具角,角短,仅有三叉,无眉叉,主干离基部约9厘米分出前后二枝,前枝尖向上,后枝再分歧成二小枝,其中一枝尖向上,一枝向后而偏内,角基部有一圈表面粗糙的节突,主干上同样有许多小节突。
角在秋季或初冬时会脱落,之后再缓慢重生。
冬毛为均一的灰白色至浅棕色。
夏毛红赭色,耳朵黑色,腹毛白色;冬毛黄褐。
腿茶色,喉、腹白色;臀有白斑块;幼狍有3纵行白斑点,当体重达11公斤左右时即消失。
吻部棕色,鼻端黑色,两颊黄棕色,耳基黄棕色,耳背灰棕色,耳内淡黄而近于白色,耳尖黑色。
额、颈和体背为暗棕而稍带棕黄色,下颌淡黄,喉灰棕,腹部淡黄色。
四肢外侧沙黄色。
内侧较淡。
尾淡黄色,臀部有明显的白色块斑。
夏毛短而薄。
从咀到尾以及四肢的背侧都是纯黄棕色,背中线附近较深,腹面从胸部、鼠蹊部以至四肢内侧均为淡黄色。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努算经验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